近日,bwin必赢官网郭豫媚副教授和郭俊杰副教授合作的论文《不确定性会影响央行沟通效果吗》在《财贸经济》2024年第6期正式刊发。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和挑战。这不仅需要总需求管理政策加大力度,更需要以央行沟通为核心的预期管理政策予以配合。然而,不同于总需求管理政策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仍存在两个问题有待解释和研究。第一个问题是现实经济中出现“预期转弱”的现象是否意味着央行沟通效果欠佳,还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干扰。第二个问题是基于前沿文本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为何难以用理论研究的主要机制进行解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困惑下,该论文尝试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进行研究。
该论文通过构建含有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的央行沟通模型,探究了央行沟通如何通过信息机制影响市场波动以及不确定性对央行沟通的削弱作用,从不确定性视角对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存在的矛盾进行了解释。文本相似度反映了当期文本和过去文本间的差异,是央行沟通的研究中度量信息含量和研究信息机制的重要指标。该论文研究发现,在信息机制下,央行沟通文本相似度下降会降低市场波动。这是因为,当相似度的下降源于央行提供了新的信息时,公众将结合新信息进行决策。由于新信息具有协调市场预期的作用,因此相似度的下降会减弱市场波动。但是,由于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在降低央行沟通文本相似度的同时加剧市场波动,不确定性因素会抵消央行沟通信息机制的作用。这意味着,如果在不考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使用央行沟通文本相似度和市场波动的关系来度量央行沟通的信息机制,那么将导致对央行沟通信息机制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的误判。该论文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为沟通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会通过信息机制影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的运行。进一步地,该论文将基准模型拓展到汇率市场,探讨了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信息机制的影响,并利用“811”汇改从实证层面识别了我国央行沟通的信息机制。该论文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论证和识别了央行沟通的信息机制,这不仅是对央行沟通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而且对于提高央行沟通政策实践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提出和分析了不确定性因素对信息机制产生的抵消作用,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领域存在的两个问题提供了一种解释。研究表明,我国央行沟通能够通过信息机制发挥积极作用,但不确定性因素会抵消沟通的效果。因此,现实中的预期转弱并不意味着我国央行沟通的无效,这对该论文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与此同时,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文本相似度的下降和市场波动的加剧,进而为基于文本相似度的央行沟通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结论不一致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三是将央行沟通的文本特征模型化,为央行沟通的文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动态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对于加强中央银行沟通、提高中央银行沟通效果具有以下三点启示。第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能够通过信息机制影响市场,应当积极与市场沟通。在控制不确定性因素后,证实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在稳定市场波动和引导预期方面是一个有效的政策手段。第二,央行沟通想要达到稳定预期的效果,相比对已有信息的重复论述,应当更加注重为市场提供新信息。研究表明,央行通过该方式为市场供给新的信息可以起到协调预期进而降低市场波动的作用。基于此,为了实现稳定预期和降低波动的目标,在保证不同沟通方式和沟通主体的沟通内容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央行在沟通中应当多为市场提供新信息。第三,在全球经济面临较高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央行沟通想要发挥既定的效果需要更多地释放信息,强化央行沟通信息机制的作用来稳定市场。研究表明,在信息机制下有关新信息的沟通会降低市场波动,但不确定性会抵消这种效应。因此,如果央行想要降低市场波动,那么应当关注不确定性的变化及其对市场带来的影响,使央行沟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来源:《财贸经济》微信公众号
审核:彭俞超